l 文:蘭陵創意行銷 經理/蕭登峰
l 潤稿:財團法人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蕭永忠
源起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主辦的「社區營造網路影音平台計畫」,首支社造微電影「家是異域」,故事背景取材於民國50年滇緬孤軍與其遺眷撤退來台後,被安置在桃園平鎮、南投清境、屏東里港及高雄美濃一帶,歷經五十幾年的滄桑,這些史料已經逐漸被遺忘,故事中的孤軍也已邁入古稀之年而日漸凋零。這段史實曾經被紀錄與呈現,包含1990年上映的一部電影《異域》1、《滇緬三部曲》紀錄片。
家.太遠了
導演李立劭的《那山人這山事》紀錄片當中曾經出現這段文字「1949年後滯留在泰緬邊境的雲南反共救國軍3.5軍游擊部隊1970年開始成為泰國雇傭軍,在泰緬邊境戍守剿共,只為了一紙身分證…」2。
反觀來到台灣的孤軍同樣種下鄉愁,期待收成美麗的花,來台超過半世紀的滇緬義胞,當年揹著濃濃的鄉愁,守著灰灰的石頭地,原以為明天還很遙遠,所幸生命在歲月之前展現靭度,他們以鄉愁種下香料、唱成一首首思鄉、再化成一道道滇緬的美食,如今石頭地上,正綻放一朵朵美麗的花。
在滇緬義胞的社區裡,至少有中、泰、緬、寮4國人,另有哈尼、布朗、拉祜、傈僳、景頗、佤、苗、傜9個少數民族,歲月幽幽,多個民族串成的鄉愁已成記憶,台灣早已是溫暖的家3。
從荒地變成家,再被砂石利益包圍
每當回憶此歷史,總會想起一位故友,魯平安,他正是孤軍第二代出生於緬甸,民國50年隨著滇緬游擊隊以國雷演習專案來臺,輾轉落腳於荖濃溪畔的高雄農場。自軍中退役後,參與政治及社區發展工作,但因1990年政府開放公地放領,讓當地居民擁有合法土地所有權,在經濟的循環下資產輪動,所以他也被迫面對鄰近農地,被砂石業者挖出的大峽谷,嚴重破壞家鄉的地景地貌,他挺身檢舉並帶領族人進行抗爭,雖然成功的抑制盜採事件,但也受到威脅及傷害。
社造微電影《家是異域》
在即將邁入第三個十年的社區總體營造,文化部決定拍攝劇情性的社造微電影,將滇緬孤軍及眷屬在台灣島嶼生活的故事,介紹給全國的社造夥伴。
故事劇情講述孤軍第三代念生和一群好友在激烈的漆彈生存遊戲中受傷,觸動小花阿嬤的思緒,讓時光倒回到國共戰爭期間的場景。並且帶出他們在荖濃溪畔辛苦重建家園,面對險惡的環境,以及砂石利益帶來聚落的衝突與分裂,生存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戰爭?
社區再造的能量
五十幾年來,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軌跡、觸動社區再造的能量?2016年,一場滇緬產業文化推廣活動提供了最佳的答案。屏東縣里港鄉信國社區發展協會、屏東縣滇緬民俗文化協會、高雄市美濃區精功社區發展協會及桃園市雲南民俗打歌促進協會等多個單位共同參與。除了透過味道引起居民對過去的回顧,更希望讓外地的遊客從社區看見真臺灣。
影片觀賞請至”個人助手” – “影片專區”
資料來源:
1.異域 (電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吳老拍:「泰北孤軍,心向祖國──中華民國台灣 」《滇緬三部曲》影評與導演李立劭專訪 – 獨立評論@天下 – 天下雜誌
3.記者 翁禎霞
圖片來源:
屏東縣里港鄉滇緬民俗文化協會、屏東縣里港鄉信國社區發展協會、藝術家鄭開翔[/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